4月24日晚,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卫华做客文学院,举办题为“风从陇上来——甘肃非遗保护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叶淑媛主持,文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刘卫华以时代背景为切入点,通过播放宣传片,直观呈现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随后,他系统阐述非遗工作基本概念,包括政策法规、非遗主要类型、保护方法以及政府职责等内容,并详细介绍甘肃省非遗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
他以非遗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为例,介绍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非遗工坊的认定标准、申报要求等工作细则。同时,围绕传统非遗在当代的传承发展路径展开探讨,强调既要秉持匠心守护非遗本真,又要积极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
此次讲座使文学院师生从理论层面掌握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与内涵成果,更深入了解甘肃非遗保护实际状况。未来,文学院将稳步推进“非遗+教育”“非遗+科技”教育规划,为非遗专业学生搭建更优质学习平台,助力其深化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讲座人简介:
刘卫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非遗保护行政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参与起草了近年来全省非遗保护各项政策和规划,主持了多批次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策划举办了历年来全省性非遗大型展演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策划举办了历届甘肃非遗购物节活动,主持了省科技厅省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文化和旅游厅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研究等课题,撰写了《中国非遗大词典》部分词条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袋书》等著作,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具有丰富的非遗保护理论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