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发布者:郑建勤发布时间:2022-03-31浏览次数:210


329日下午,文学院邀请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域多位著名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会议由文学院院长叶淑媛教授主持,文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论证会上,叶淑媛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和非遗保护专业申报的情况。重点汇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保障条件等方面情况。

与会专家结合工作实际各抒已见,从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和就业前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徐艺乙教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入历史学、物质文化遗产学和世界非遗保护的相关课程,同时抓好学生的人文通识教育和写作能力。

兰州大学文学院程金城教授指出,非遗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有长远计划和全局观念,要面向整个西北地区,依托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专业特色。

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遗中心(教育部基地)蒋明智教授指出,紧扣住西北和“一带一路”非遗的地域特色、多民族特色和非遗人才需求的特点,并加大田野调查的教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志远研究员提出,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一门科学技术理工类通识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高年级采取导师制进行培养等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舒副研究员结合她的调查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了讨论,她用详实的数据说明社会对非遗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各地非遗资源挖掘、整理、记录等工作需要大量的非遗专业人才,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的课程、教法、教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刘卫华主任结合自己丰富的非遗工作经验,指出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特别强调,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社会历史文化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甘肃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王学礼副处长表示,省文旅厅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非遗保护专业建设,打造一流专业。

我校美术学院院长吴晓玲教授,文学院徐凤教授、王万鹏教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民俗等类别和学校现有专业都有契合,可以整合全校资源,协作培养人才。

叶淑媛表示文学院将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专家们的建议优化到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中,落实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使我校非遗专业建设的探索之路走得更加踏实,更有信心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通讯员、撰稿:张添发 摄影:苏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