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高舒博士为文学院教师作学术讲座

发布者:郑建勤发布时间:2024-07-16浏览次数:630

713日,文学院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高舒副研究员为我院非遗专业教师作题为《节日仪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建档与社会互动》的讲座,文学院院长叶淑媛教授主持。

对非遗进行建档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高舒以本人主持拍摄的纪录片《水居之民》《瘟祛·运来》为例,用非遗影像民族志的视角记录了福建进发宫船庙“迎王送船”全过程,记录下申报前、申报中、申报后,船民社区、学者群体、政府部门、社会大众的互动反应。

高舒描述了在闽南九龙江流域“船底人”围绕江面仅存的一艘500多年的“船庙”进发宫,浮家泛宅,繁衍生息的情景。通过水上民俗流程的展示、历史文化故事的讲述,让我们感知和了解漳州的“迎王送船”传统民俗,“送王船”既是向海而生的先民们宝贵的精神遗存,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漂洋过海、落地生根的生动例证。“送王船”,像一块特定时期燃烧的水上图腾,映射着九龙江“船底人”一年一度重申祖辈们浮家泛宅族群记忆的集体行为,也成为人们传承、保护、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当代实践。也让我们深入认识节日仪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建档做为保护传承非遗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202012月,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送王船”整个核心流程在九龙江水面完成,凝结了水上生活智慧和文化习俗。

讲座人简介:

高舒,博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硕导,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全国非遗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器学、木偶戏等研究。专著《“乐改”纪事本末——新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史》《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等4部,论(译)文70余篇,撰稿、导演人类学影像志4部。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重点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教育部课题等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