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文学院非遗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就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室实验室建设开展交流座谈。
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张磊围绕数字化建设建议:以科学方向为实验室基础,重点推进数据采集、数字资源管理、数字化展陈等工作,明确实验室对非遗科研的技术支撑路径,及如何解决科研与数据层面的关键问题。文学院院长叶淑媛提出非遗实验室“高校学科建设+研究机构技术创新+企业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政府资源管理利用”多方联动模式,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构建非遗保护从数字保护、理论研究到产业转化的闭环。
双方达成共识: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室实验室作为工、文学科交叉平台,将形成协作机制——工科团队负责技术开发与系统搭建,文科团队主导文化内涵解读与传承研究,共同构建“采管研用”建设方向,突出实验室的甘肃特色。在双方已有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协同共建,解决“技术与人文脱节”问题,实现建成“甘肃非遗数字资源中心”和非遗多维价值释放的目标。
现阶段,实验室将升级现有数据库,扩充数据量、建立多模关联数据库,既为学术研究提供系统数据支撑,也为非遗活态传承与跨域传播奠定基础,为文化遗产研究与地方文旅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
审核:叶淑媛
撰稿:唐含章
通讯员:唐含章
审核: